不少高一的同学还沉浸在记叙文的舒适区里
毕竟写了9年的记叙文
习惯了“搞事情”:
细节描写、人物塑造、情节设置
很难接受“讲道理”:剖析、说理、逻辑
玩法一点都不一样
南模高一的一篇作文,更让我们大跌眼镜:
和中考相似的材料
只是“谈谈你的思考”
很显然,要写议论文
捷径只有一个:
明区别、认真学、踏实练、勤积累
22年
中考记叙文
22中考作文精析(附同题范文)
原文1:这里也有我舞台
以时光作斑斓的锦线,以恒心作木梭,编织出一领无与伦比的华美锦缎。蜀锦,这一华夏文化的瑰宝,一梭一线,皆是穿越千年而来;一招一式,都仿若在诉说着亘古的故事。而在这蜀锦织机的方寸之间,也有我的一片天地,也有我的一方舞台。我会以时光作锦线,以恒心作木梭,编织出一领无与伦比的华美锦缎。
我们家中的女眷皆是精通蜀锦的手艺人,家人是爱极了蜀锦的。家中的女眷——母亲、姑母、外婆......无一例外,皆精于此道。家人本也有意要让我传承蜀锦,怎奈幼年的我顽皮骄躁,对于须安静久坐的蜀锦,自是提不起太大兴趣,也一度认为这并不是属于我的舞台。家人试了几次也便作罢,得出结论:“这孩子怕是与蜀锦无缘。”可外婆却似乎不这么觉得。她雷打不动地给我讲述蜀锦源远流长的故事,教我绘制蜀锦华丽的图案......
外婆“固执”得很,总会同我讲述蜀锦源远流长的历史,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国织造的布帛就已算得上是精细异常,因为其图案的生动、织纹的精致、色彩的艳丽而别具一格,被人们誉为“蜀锦”,在诸侯各地都享有盛名。它在历朝历代都拥有绝对的荣光,直到民国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洋货涌入市场,因为机器取代人工,它的风光不再,发展也越来越萧条。不知怎的,看着这精美华丽的蜀锦,听着外婆语气中淡淡的惋惜,我的心也是不知不觉被拉近了,或许这里也有我的舞台,我也可以为蜀锦文化的传承献上一份力。岁月流转,我伴着织机的唧唧声逐渐长大。在外婆或有意或无意地行为之下,蜀锦的美悄然滋润了我的世界。蜀锦用她那穿越千年而来的魔力,渐渐洗去了我心中的浮躁。当我再次手执锦线,心中却已不复幼年时的烦躁,唯有一片澄澈的明净。
自那之后我开始跟着外婆学习从被外婆带着绘制纹样,到学习挽花,再至最终独立进行梭工,我就这样在外婆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蜀锦的瑰丽世界。我渐渐领悟到蜀锦蕴含着的阅尽千年风华的美;逐渐发现,原来这小花楼织机间也有这样一番美丽的天地,也有我的一方舞台。我轻轻推动织机的窗格,心中却已不再是一片焦躁,而是素履所往的热爱。锦线缠绕,一万多根纤线与九千多根经线融为一体,编织出华丽的图案。重意不重形,在势不在力。经层层历练,我只为追求完美。于这织机的方寸之间,日日夜夜的坚守,是标准,亦是境界。
纤线一横一竖中,挑起、放下、前赴、后继。
丝线一起一伏间,退散、重聚、反扑、跃进。
时光荏苒,菩提明净,不惹尘埃。每当我坐于织机前,推动窗格,梭子如灵动的游鱼般于锦线之中穿梭,我的心便随之轻轻荡漾。在这纵横阡陌,手落灯斜处,锦线缠绕,一万多根纤线与九千多根经线融为一体,编织出华丽的图案。重意不重形,在势不在力。经层层历练,我只为追求完美。于这织机的方寸之间,日日夜夜的坚守,是标准,亦是境界。
兜兜转转,蹀蹀躞躞,走过焦躁的黑暗,奔向前方的光明。任世间繁华喧嚣浮躁,我始终清净守正、坚守初心,默默传承我心中的宝藏;于这蜀锦织机的舞台上,恣意绽放自我。
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恒心作绚丽的彩线,而那悄然流逝的时光似穿梭不止的木梭,两者合一,终凝结为一匹美丽的蜀锦。
外婆娴熟的制锦手艺终是全部都传承给了我,而我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我不断思索如何让蜀锦文化恢复往日的生机,在日夜的苦思后,我特地创建了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视频分享我编织蜀锦的日常,在闲暇时还会给粉丝们讲解蜀锦有关的知识和故事。看着平台上不断增长的粉丝数,我也知晓我在这舞台上越来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而蜀锦的天地也正在不断地得到拓展。我抚摸着刚刚织好的锦缎,不禁欣慰地笑了......
我本以为,蜀锦这方天地永不会有我的身影。我本认为,我的浮躁会使我永远被蜀锦拒之门外。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且不说蜀锦她那令人忍不住沉醉的美丽,单凭一份血脉相承的热爱,我也注定要将其坚守一生;而在织机的方寸之间,注定也要有我的一方舞台了。
于人生的织锦中,时间便是那梭子,来去无情;而在蜀锦的织锦间,毅力与热爱便是那梭子,穿梭有意。愿在蜀锦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浮躁的繁荣里坚持。在织机的方寸之间,这里,也有我的一方舞台。
选材23 分语言24 分结构7分
54 分
选材是蜀锦,这个传统文化具有独特性,语言也极具有美感,本身是非常好的。
全文最好再加上具体情节,通过记叙和描写展开,不是通过议论和抒情来展开,这样更符合中考要求的“记叙文”(这周课程正好关于“二节”情节和细节)
改文补充了一些具体情节:(1)外婆给我讲蜀锦的故事和历史,让我知晓传承的必要性,也由此发生了态度的转变,明确这里也有我的舞台(2)我不断地练习编织的技艺,在舞台上发光发热(3)我在传承的同时将它传播给更多人,让舞台更大,风采更盛。这样更像是一篇记叙文哦~
原文2:这里也有我舞台
蜀锦,这一华夏文化的瑰宝,一梭一线,皆是穿越千年而来;一招一式,都仿若在诉说着亘古的故事。而在这蜀锦织机的方寸之间,也有我的一片天地,也有我的一方舞台。我会以时光作锦线,以恒心作木梭,编织出一领无与伦比的华美锦缎。
我们家中的女眷皆是精通蜀锦的手艺人,家人本也有意要让我传承蜀锦,怎奈幼年的我顽皮骄躁,对于须安静久坐的蜀锦,自是提不起太大兴趣,也一度认为这并不是属于我的舞台。
外婆“固执”得很,总会同我讲述蜀锦源远流长的历史,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国织造的布帛就已算得上是精细异常,因为其图案的生动、织纹的精致、色彩的艳丽而别具一格,被人们誉为“蜀锦”,在诸侯各地都享有盛名。它在历朝历代都拥有绝对的荣光,直到民国鸦片战争之后,因为洋货涌入市场,因为机器取代人工,它的风光不再,发展也越来越萧条。不知怎的,看着这精美华丽的蜀锦,听着外婆语气中淡淡的惋惜,我的心也是不知不觉被拉近了,或许这里也有我的舞台,我也可以为蜀锦文化的传承献上一份力。
自那之后我开始跟着外婆学习绘制纹样,到学习挽花,再至最终独立进行梭工,我就这样在外婆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蜀锦的瑰丽世界。我逐渐发现,原来这小花楼织机间也有这样一番美丽的天地,也有我的一方舞台。我轻轻推动织机的窗格,心中却已不再是一片焦躁,而是素履所往的热爱。锦线缠绕,一万多根纤线与九千多根经线融为一体,编织出华丽的图案。重意不重形,在势不在力。经层层历练,我只为追求完美。于这织机的方寸之间,日日夜夜的坚守,是标准,亦是境界。
纤线一横一竖中,挑起、放下、前赴、后继。
丝线一起一伏间,退散、重聚、反扑、跃进。
外婆娴熟的制锦手艺终是全部都传承给了我,而我也在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我不断思索如何让蜀锦文化恢复往日的生机,在日夜的苦思后,我特地创建了一个网络平台,通过视频分享我编织蜀锦的日常,在闲暇时还会给粉丝们讲解蜀锦有关的知识和故事。看着平台上不断增长的粉丝数,我也知晓我在这舞台上越来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而蜀锦的天地也正在不断地得到拓展。
于人生的织锦中,时间便是那梭子,来去无情;而在蜀锦的织锦间,毅力与热爱便是那梭子,穿梭有意。愿在蜀锦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浮躁的繁荣里坚持。在织机的方寸之间,这里,也有我的一方舞台。
考场上:这不过是个开场
蜀锦(5扣关键句)
开头:我个人的坚守对于蜀锦文化的承上启下不过是个开场
中间:第一层次——外婆对我的耳濡目染不过是我学艺之路的开场
第二层次——我学会了技艺自豪,但我知道蜀锦的美只是被传承,还没有发扬,这不过是个开场
第三层次——我通过视频平台发扬蜀锦,小有成就,但这不过是蜀锦振兴的开场
议论抒情结尾:我愿尽绵薄之力,而对于千千万万的蜀锦匠人来说,路途尚漫漫,这不过是个开场,今后仍要继续传承发扬。
南模高一(议论文)
材料:
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给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审题:
抓类型:观点类 思辨类 比喻类
抓对象:马拉松 开场
抓修饰:没穷尽的、没终点的(马拉松)、光辉的(开场)
抓内涵: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漫漫人生路的一个开场
亮观点:《“跑”出人生的精彩》《光辉开场 砥砺前行》
01
引材料
1) 引用引:艾青经典诗歌《盼望》中说,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傅聪获奖,是一个欣慰的到达,更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和出发。
2) 概括引:很多时候都以为成功是终点,其实成功只是起点
02
归因:傅雷为何要说这句话?
1) 激励傅聪在音乐之路上再接再厉, 保持谦虚之心,不要心生骄傲,就此停滞不前。
2) 人生之旅很漫长,追求的目标应该更高, 要不断树立更高目标。
03
如何理解“无穷尽”“无终点”?
1) 它并非形容生命的长度,而是形容生命的广度,追寻人生的意义。
2) 要有学无止境的态度,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孜孜以求的钻研品质
04
如何理解“不过”?
1) 说明此刻的成就与长长的未来相比,不重要。
2) 此刻的成就是未来的一小部分,未来更要再接再厉。
05
如果不这么看待,有什么危害?
1) 于个体而言,若是成功即终点,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有拼搏的斗志和决心,使个人发展停滞,最终落后于人
2) 于社会而言,群体会容易满足已取得成就,无法获得进一步前行、创新的动力,使社会发展停滞。
06
思辨
1)光辉的开场 具有重要价值
·为以后奠定雄厚基础
·树立信心,注入动力
2)光辉和开场 和马拉松的关系
07
如何做?
1) 永远保有追求
2) 永远保持谦虚
3) 永远积极乐观
4) 永远坚持不懈
小伙伴们的
考场作文
辉煌开场,砥砺前行
1人生本就无穷尽,一件事的结束就象征了新的一段开始。就像艾青在《盼望》中所言:“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2很多时候时间,人们都以为成功就象征了到达、结束,(精简这部分论述,将篇幅留给其他角度的论述)我们为了达到一个美好的结果,不断努力,不断拼搏,不断尝试,最终战胜了困难挫折,取得了成功,但其实这一次的成功也开启了下一个挑战,我们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向下一个目标进发,成为一个新的开始。就像我们奋战了四年,考完中考,这是初中四年的结束,也是高中三年的开始。但我认为,一件事的成功是下一个目标的辉煌开场。(明确观点)
3曾经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给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傅雷所说的“无穷尽”“无终点”有两层含义,其一,它并非是形容生命的长度,而是形容生命的广度,是追寻人生的意义。其二,要有学无止境的态度,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孜孜以求的钻研品质。(论述傅雷所说的“无穷尽”“无终点”)
3傅雷之所以要说这句话,首先就是为了激励傅聪在音乐之路上再接再厉,保持谦虚之心,不要心生骄傲,就此停滞不前。其次,因为人生的路很长,在这条路上会有无数件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这其中每一件事的完成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这个好的结果是为了促使下一件事的开始,人生路漫漫,我们不应止步于一个目标,应该去树立更高的目标,有着更高的追求,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愈来愈充实,愈来愈精彩。(归因分析,傅雷说这句话的原因)
4此外,如果我们一直把一件事的完成当作是结束,那比那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个体而言,若是成功即终点,那他在成功之后便会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目标,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不再有拼搏的斗志和向上的决心,使个人发展停滞,最终落后于他人;对于社会而言,群体会容易满足自已取得成就,从而无法获得进一步前行、创新的动力,如人人都是如此,那社会的发展就会减缓,甚至停滞,那我们的生活将止步于此。(论述把一件事的完成当作是结束的弊端)
5然而,说着简单做着难。万事开头难,那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我们需要有目标,有明确的方向,并不断向目标靠近。然而人生很长,难免会遇到些不如意,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并锲而不舍,必将“金石可镂”。此外,光坚持还不够,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往往会让我们事倍功半,成为成功的催化剂。最后,成功之后,还要保持着谦虚的态度。(论述该怎么做)
6所以,一件事的成功,不只是象征着完成与结束,更象征着一个辉煌的开始,这为以后奠定了雄厚基础,同时也树立信心,注入动力。有一个辉煌的开场,并不断砥砺前行。
注:段前的红色数字是原文的段落顺序。
分数:满分70分,54-56分。
文章总体论述得比较浅,正反对比论证的结构很完整,可以保留。
可以尝试纵式论述,增加思辨,写出深度。
原文第一、二段可以合并,精简引入,将篇幅留给其他角度的论述。
第三段可以展开谈傅雷所说的“无穷尽”“无终点”,充分分析材料,与材料对话 。
更多先学课资料 详情请咨询教务老师
更多进步,一起加油
标签: #高一作
评论列表